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谢楚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21世纪,网络平台已深刻渗透进青年群体的生活,重塑了他们获取信息和认知世界的方式。这一变革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机遇,也对思政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作为“互联网原住民”,青年人倾向于通过线上信息塑造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使传统思政教育模式显得单一和滞后,难以满足当代青年的多元化需求。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网络平台已不再仅是娱乐和社交的场所,更成为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新阵地。在丰富的网络生态中,青年人接触到的内容形式多样,从深度报道到短视频,从论坛讨论到直播互动,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思政教育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效发挥作用,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创新传播策略和形式,增强内容的吸引力与传播力,从而点亮青年心中的信仰之灯。
网络平台:思政教育新阵地
社交媒体的思政力量
在数字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凭借其便捷的传播方式、广泛的用户基础以及高度的互动性,已经成为思政教育的新型载体。社交媒体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使得思政内容得以迅速渗透到青年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这些平台,青年不仅能够及时获取时事政治信息和主流社会观点,还能够在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中主动参与话题讨论,形成对国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社交媒体具有强大的舆论引导功能,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面前,能够迅速调动用户关注并引发广泛讨论。例如,在疫情暴发的高峰期,从2020年1月20日至31日,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微博的政务官方微博超过2.6万,发布微博数量超过55万条,总阅读量超过114亿次。这一数据凸显了政务新媒体在疫情中的广泛覆盖与强大传播力。
以武汉发布为例,在疫情防控期间,该微博在2020年2月发布了2271条微博,内容涵盖疫情通报、政策发布、健康科普等。原创微博的转发量达到了89654次,总阅读量高达6.38亿次。这不仅帮助公众及时了解疫情发展,还有效消除了谣言与误导,增强了公众的信任感和凝聚力。
视频平台的生动课堂
随着视频平台的兴起,短视频和长视频逐渐成为青年群体获取信息和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平台如抖音、B站,以其视觉冲击力强、内容丰富且易于传播的特点,已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这些平台,传统的思政理论和红色文化等内容被重新包装和呈现,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进入青年的视野。与传统教科书式的枯燥讲解不同,视频平台通过生动的视觉效果、情感化的表达、互动式的讲解,使得理论知识变得更加易懂且富有感染力。
在B站等平台,许多红色故事的讲解视频通过动画和情景再现的方式,使革命历史更加生动。例如,小英雄雨来和小英雄王小二的故事深受青年的喜爱。雨来年仅十三岁,却勇敢地冒险送递重要情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而王小二则凭借机智和勇气,成功将情报带回革命根据地,帮助抵抗敌人。通过视频的互动环节,观众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还能与内容产生共鸣,增强学习主动性。
视频平台的优势还在于其高效的信息传播能力。短视频的时间短、信息密度高,使得教育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内传达给大量观众,避免了传统教育方式中信息过于繁琐或枯燥的弊端。这种快速而有效的信息传递,不仅满足了当代青年对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也能够通过社交分享机制迅速扩展影响力。青年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将这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传递给更多的朋友,形成了良性的信息传播和讨论链条。
网络学习平台的深度拓展
在网络平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慕课(MOOC)和学习强国等在线学习平台为青年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思政教育资源。这些平台不仅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还通过多元化的学习形式和灵活的学习节奏,满足了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尤其是在思政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学习强国”为例,作为一款专注于理论学习的综合性平台,其推出的红色课程和理论讲座,涵盖了从党的历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多个重要主题。这些课程由权威专家授课,内容丰富、严谨,能够帮助青年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思想。更重要的是,平台通过积分系统激励学习者持续参与、不断学习。这一机制不仅激发了青年的学习兴趣,也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深对党和国家理论的认同与理解。积分和排名的设置形成了一种积极的竞争氛围,使学习变得更加富有动力和目的性
传播策略:点亮灯塔的光束
在网络思政教育中,传播策略的创新至关重要。为了点亮青年心中的信仰灯塔,思政教育需要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和精准的内容推送策略,以增强青年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内容创新:吸引青年目光
内容创新是吸引青年关注的关键。青年群体对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往往兴趣缺乏,而通过融入流行文化和时事热点,可以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局限,激发其共鸣。将思政理念与流行歌曲、短视频等形式结合,使思想政治内容更加贴近青年生活。
互动参与:激发青年热情
互动是网络平台的独特优势。在传统课堂中,学生更多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而通过网络平台,青少年可以主动参与,增加与内容的互动性。直播讲座、在线讨论等形式,不仅提高了参与度,也加深了理解和思考。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思政课程通过实时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评论区成为学术讨论和观点碰撞的重要场所。互动参与促使学生在集体讨论中深化对思想政治理念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教育效果。
精准推送:触及青年心灵
精准推送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根据青年个体的兴趣和需求,将相关的思政内容精准推送给他们。这种个性化推荐不仅提高了学习的到达率,还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平台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历史、学习行为等数据,推荐最符合其需求的教育内容,确保学习材料的相关性和有效性。
案例分析:成功的灯塔点亮实践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推出的一项创新性思想政治教育项目,旨在引导青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自推出以来,该课程通过网络平台的优势,广泛覆盖了全国各地的青年群体,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分析“青年大学习”的成功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其在网络平台运营、内容创作和受众互动等方面的经验与启示。
网络平台运营:精准覆盖与高效传播
“青年大学习”课通过利用微信平台这一中国青年日常生活中最为常用的社交工具,确保了课程能够迅速覆盖广泛的受众群体。微信平台的优势在于其用户基数庞大且使用频率高,尤其在青年群体中,几乎每位青年都有微信账号,且日常都会在该平台上进行社交互动、获取新闻资讯等。因此,“青年大学习”选择通过微信发布课程,不仅能够直接触及目标受众,还能够借助社交互动效应扩大课程的传播范围。
内容创作:紧跟时事、创新呈现
内容创作是“青年大学习”成功的核心因素之一。课程内容紧贴国家重大政策和时事热点,注重结合青年群体关注的社会话题,以实例化、场景化的方式呈现理论知识,使课程更具现实感和亲和力。例如,课程中经常引用当下的社会现象、经济发展成就等内容,帮助学员理解和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理论依据,激发学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受众互动:增强参与感与认同感
“青年大学习”重视学员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在课程中融入了丰富的互动形式,增加了学员与内容之间的联系,使课程不仅是单向的知识传授,更是一个互动、共享的学习过程。课程中设置的测试题目,虽然简单,但能有效帮助学员检查自己的学习进度并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在“青年大学习”以及类似的网络思政教育项目推广过程中,尽管网络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这些挑战涉及信息噪音、受众的多样性与需求变化、以及技术更新换代等方面。只有充分认识并应对这些问题,才能保证网络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网络信息噪音干扰
随着网络平台的迅猛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强,但随之而来的也是信息噪音的增加。网络世界充斥着虚假信息、极端言论和负面舆论,这些不良信息往往以更为吸引眼球的方式传播,形成了对青年群体思想的干扰。对于青年学员来说,面对多样化的信息源,他们在判断真伪、筛选有价值的内容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某些误导性信息,特别是对国家政策、社会热点问题的错误解读,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年对社会、对国家的看法。
在这种背景下,思政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在信息海洋中突出正面教育,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思想的有效传播。平台需要加大内容审核力度,强化信息筛选机制,采取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屏蔽有害信息,确保正能量内容的传播。同时,还应通过提升信息传播质量来增强教育的引导力,避免碎片化的信息流失其教育意义。
青年受众的多元与多变
青年群体是一个高度多样化的群体,其兴趣、文化背景、社会经验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思政教育的普及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青年人的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化,互联网平台带来了多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冲击。一部分青年可能对传统的政治教育模式产生疏远感,甚至产生怀疑和排斥心理。与此同时,部分青年群体,尤其是城市青年和知识青年,可能更倾向于接受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的教育方式,而不愿意单纯接受“灌输式”的教学。
针对这种多样性,思政教育需要采取更加个性化、灵活化的传播策略,结合青年群体的特点,设计出不同层次和形式的教育内容。例如,针对兴趣广泛的青年,可以通过将思政教育与流行文化、热点话题结合的方式,创作生动有趣的教育内容;对于较为严谨的学术群体,可以提供更深度的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这种精准的内容推送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升青年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网络技术更新换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日益成熟,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提升学习体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通过其沉浸式的体验,能够帮助学员更直观、感性地理解复杂的思政理论,并将抽象的思想内容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场景呈现出来。比如,通过VR技术,学员可以亲身体验红色历史故事,走进中国革命的历史现场,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革命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结论
网络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尤其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为了有效点亮青年心中的信仰灯塔,思政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增强互动体验,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精准化推送。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生动的传播形式,网络平台能够提高青年对思政教育的参与度和认同感。然而,信息噪音、受众多样化和技术更新换代等挑战也需要教育者持续应对。未来,网络思政教育将继续深化创新,推动更广泛的合作与发展,使青年能够在网络世界中汲取正能量,并为国家进步贡献力量。
责编:王彩英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